文物保护工程考生,一定要认识这几个人![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猫队 [color=var(--weui-LINK)][url=]猫领考[/url] [color=var(--weui-FG-2)]2022-03-18 22:41
[color=rgba(0, 0, 0, 0.5)]收录于合集
#文保工程[color=rgba(0, 0, 0, 0.3)]142个
#法律法规专业[color=rgba(0, 0, 0, 0.3)]66个
#勘察设计通论考点提炼[color=rgba(0, 0, 0, 0.3)]68个
#近现代重要史记及代表性建筑[color=rgba(0, 0, 0, 0.3)]39个
[color=var(--weui-FG-HALF)]我国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理念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下面几个主要人物:
1、朱启钤乃中国古建营造的卓越组织者及开创者,他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
朱启钤开创了“ 样式雷”世家的建筑专题研究。
20世纪30年代,朱启钤先生领导营造学社在文物保护实践中率先提出了“整旧如旧”、“保持原状”等理念。
2、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他研究清工部《工程做法》,又结合学社收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于1932年完成《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并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他在山西发现唐代建筑佛光寺及宋代建筑永寿寺雨花宫,在五台山豆村找到了佛光寺,通过详尽的测绘调查,论证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梁思成一向所抱着的国内必有唐代殿宇的信念在此得到证实。
梁思成先生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思想是: 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的原状,在无法准确把握原状的情况下保存现状。
3、刘敦桢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国及东方建筑史的研究。
从1957年起,他主持编著《中国古代建筑史》,集中全国专业力量,历时七年,八易其稿。此书融冶多年研究成果,使建筑史学达到了更高水平。
4、余鸣谦先生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古代建筑的维护》一文中指出:“因为一个建筑物不可避免后代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影响,复原的目的,在于把我们今天所认为被损毁和被歪曲的面貌、内容加以恢复,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一个建筑的历史面貌”。
“能够复原成统一的时代形式当然是最希望的,恰如其分的复原将使古建筑的价值大为提高”是他最被广泛认知的一个观点。
5、祁英涛先生在1986年写的《当前古建筑维修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恢复原状,这是作为维修古建筑的最高原则而提出来的。因为只有修建时的原状,才能完美的、正确的说明当时、当地的工程技术、艺术风尚等的真正水平。
他认为,整旧如旧是古建筑修理后对外表具有时代特征效果的一种目标,也是外表处理的一种技术措施,在维修古建筑的工作中,实际不论是恢复原状或是保存现状,最后达到的实际效果,除了坚固以外,还应要求它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
梁思成先生同样坚持“整旧如旧”这一保护观念,他认为:“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文物建筑的修缮应当保持“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面貌,表现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修缮应当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