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6|回复: 2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9

主题

261

回帖

4667

积分

版主

积分
4667
金钱
1301

金牛座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活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21-2-4 13: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物保护工程师考试 于 2021-2-4 13:11 编辑




建筑从一定角度,体现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古建筑尤为突出。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每个地区古建筑的结构及形式必然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文化和民俗等。只有适应当地的民族文化及考虑地域性,才得以被留存保护。

本篇选择了部分古建筑名称术语并配图解释,希望对热爱古建的朋友有些帮助,但再次提醒,术语的名称和做法也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因素,切莫以偏概全。

20210204_130253_000.jpg

五举拿头
清式建筑大木作举架俗称,即五举,“头”,即檐头。
北京地区的清代建筑,因受官式做法的影响,加之工匠集中,做法也比较一致,因此,逐渐形成了举架做法的程序化和规律性,常见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而五举又是清代建筑的檐步或廊步普遍运用的举架,故称“五举拿头”。
20210204_130253_001.jpg
两滴水
古建筑屋檐层数俗称,即两重檐。因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其排出须经由两层屋檐滴下,从而形成两道水流,故俗称“两滴水”。三重檐称“三滴水”,四重檐称为“四滴水”等。
20210204_130253_002.jpg
三滴水
古建筑中高层结构的俗称,是由多层出檐组成,三层出檐有三层滴水瓦,故其名曰“三滴水”。古代匠人运用重檐构成艺术,创造出许多竖向组合作品,“三滴水”是这种艺术的典型代表,如遍及全国的钟鼓楼、城楼等。“三滴水”源于汉代的阁楼式建筑。
20210204_130253_003.jpg
冲三翘四
古建筑大木作施工做法,适用于翼角部分,即古代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口诀。
冲三翘四法则多用于明清官式建筑,北方地区有些建筑也尊其法。是指翼角部分的角梁,按照要求,制作出“冲出”与“起翘”的态势。“冲”和“翘”是对仔角梁而言的两个过程,水平的距离为“冲”,垂直的距离为“翘”。“冲三”即从平面投影看,其仔角梁梁头的位置,要比正身椽平出长度长三椽径,《清式营造则例》则称之为“斜出”;“翘四”,即从正面看,仔角梁梁头的上棱线与正身飞椽椽头上皮的距离为四椽径,使其高度翘起,但在施工中这一口诀往往被突破。如清代园林中的亭子起翘就非常高。
20210204_130253_004.jpg
发戗
“发戗”普遍用于南方建筑,是江南建筑的典型特点
江南建筑翼角做法称谓,其翘起明显高于北方建筑,突出而醒目。造成“发戗”的构造技法,主要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施工工艺。
20210204_130253_005.jpg
抱肩
古建筑大木作榫卯做法,多用于柱子与额枋之间的连接,肩,即榫头两侧部分北方地区用的较多。
当榫头做好之后,在两肩部按照柱子的圆面,向内刻出弧线,以增加额枋与柱子接触面,尖锐部分抹角倒圆,称“抱肩”。有报肩的榫卯,一般分为带袖肩和不带袖肩的两种做法。

640.webp.jpg
回肩
QQ截图20210204131006.png
古建筑大木作榫卯做法,多用于柱子与额枋之间的连接,肩,即榫头两侧部分。北方地区用的较多。
额枋榫头做好后,两肩部向反方向按抹角倒圆,与“抱肩”不同的是,“回肩”的肩膀不与柱面接触。有“回肩”的榫卯。一般分为带袖肩和不带袖肩的两种做法。


叉手
古建筑大木作梁架构件,平梁上支撑脊檩的木构做法。
此构件为两根方木,因“叉手”的下端分别交于平梁的两头,上端交于脊檩,为斜向承重构件,故又称“斜柱”。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已使用此构件,南北朝至宋朝的壁画石刻以及建筑遗存中,“叉手”形象十分普遍,宋以前的“叉手”断面较大,至元代开始变小,明清的官式建筑,取消“叉手”,之一演变过程,证明了“叉手”的结构作用减弱趋势。但山西部分地区的明清建筑中,“叉手”仍在使用,是“叉手”古制的实物见证。
20210204_130253_006.jpg
偷梁换柱
古建筑大修缮技术,古代匠人在维修古建筑时,在不触动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更换大梁或柱子的一种施工方法。
古人“偷梁换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牮杆支顶与柱子有连接的各种构件,以卸掉柱子的荷载,再将柱子周围挖槽取出柱基石,然后,将新柱子安上。
二、不移动柱础石,具体做法是,用牮杆将柱头周围的构件抬起,以减少柱子底部的压力,露出管脚榫,撤除残柱更换新柱。更换梁枋一般不需要动柱子。
偷梁换柱时,应根据柱子与梁枋构件连接的榫卯构造形式来确定能否偷换,换言之,在木结构中不是每个柱子都能偷换。

盘子
古建筑瓦作黑活(布瓦屋面)脊饰构件,明清官式建筑及北方一些地区称其“盘子”,盘子有素盘子和花盘子之分。用于大、小式黑活(布瓦)瓦面的屋脊上。主要使用在大式建筑的垂脊、戗脊部位,表面多刻有纹饰;或用于小式建筑的正脊、垂脊部位(多为素盘子)。
20210204_130253_007.jpg
盘头
古建筑墙体墀头组成部分,也称"稍子',墀头上身至连檐部分为“盘头”。北方地区比较常见。
一般建筑的“盘头”常见的有5层和6层。盘头包括:荷叶墩、半混、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和戗檐。
20210204_130253_008.jpg
仙人
古建筑瓦作屋脊艺术构件,因仙人骑有一只鸡,故又有“骑鸡仙人”之称。
仙人是清官式建筑屋顶檐角最前端的装饰构件。
20210204_130253_009.jpg
走兽
古建筑瓦作屋脊艺术构件,《清式营造则例》曰:“走兽”是垂脊下端之雕饰”又称“蹲脊兽”,俗称“小跑”、“小兽”。
“走兽”一词最早见于宋《营造法式》清式沿用,“走兽”处在仙人之后,依次排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因“走兽”安置在垂兽或戗兽的前端,故又有“兽前小跑”之称,安置数目一般不计仙人,仙人之后大多为9个。
20210204_130253_010.jpg

20210204_130253_011.jpg
受封建规模、建筑形制和封建等级限制,数目由最多的10个,递减为1个,单数居多
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
本文参考书籍:李剑平《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9

主题

261

回帖

4667

积分

版主

积分
4667
金钱
1301

金牛座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活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管理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21-2-4 1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链接

营造技艺 |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1#wechat_redirect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78

回帖

1324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24
金钱
40
发表于 2021-3-16 16: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文物保护工程师考试论坛 ( 闽ICP备19014733号 )

GMT+8, 2024-11-10 09:15 , Processed in 1.14505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