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1.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文献记载可以印证文物古迹年代的准确性,但不应作为判断年代的主要依据。(√)
3.在对文物古建的修缮工程中,木构件的断白,是指在木构件的表面上用单批灰遮盖住木料的本色。(×)
4.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勘察设计中,拍摄的现状照片,应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5.在实际评价古建筑残损状况时,可以套用相关工程的检测文件的基本数值,确定其危害程度。(×)
6.古建筑木结构中,角梁的修缮要点是要确保其受力要求,形制可变。(×)
7.明清官式古建筑瓦顶修缮时,滴子瓦蚰蜒当,圆眼勾头之下,应放两块遮心瓦。(×)
8.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石陡板安装灌浆时,不宜一次灌满,最少不低于三次,每次灌浆需凝固后,再灌第二次。(√)
9.在文物修缮中,对于采取局部拆砌方法施工的新砌筑石砌体,应按现代工艺做法规范施工。(×)
10.对夯土体进行锚固,能够较充分调动和提高其自身的强度及其自稳能力,大大增大了结构物体积和增大结构物自重。(√)
11.古建筑木结构的单披灰地仗是不使麻的地仗,传统的单披灰均指四道灰。(×)
12.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用传统大漆施工较为适宜。(×)
13.掐箍头彩画是北方官式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彩画形式。(√)
14.古建筑地仗中的油水比指的是灰油和石灰水的重量比。(√)
15.搭材作是清代建筑营造中的一个专用名称,搭材作现代称为“脚手架”。(√)
16.砌体的所有破坏是由于砖石达到强度极限造成的。(×)
17.砖石结构的塔,塔体倾斜普遍存在。(√)
18.北方官式建筑的普通台基由土衬石、陡板石、埋头角柱、阶条石、和挑檐石组成。(×)
19.古建筑的基础一般距离建造的时间久远,经建筑物长期压实后绝大多数已经沉降稳定,地基土已经达到平衡的状态,应尽可能不去扰动才是安全的。(√)
20.相同的材料质量和配合比,不同的操作方法,不会影响灰土的强度。(×)
21.土遗址的建造方法主要有:生土挖造、粉土夯筑、土坯砌筑、湿土和泥垛筑以及以上几种方法综合建造。(√)
22.在西边地区,大批古代土遗址都已不同程度的遭到严重的风蚀风化破坏。(√)
23.砌丝缝墙的工艺流程为:弹线、样活→拴线→打灰条砌筑→背里、填馅→灌浆、抹线→打点墙面→打点灰缝。(×)
24.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的行政领导人,即为该单位的防火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25.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选择的电器设备和线缆可以不必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26.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不宜少于两个;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述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文物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同时在内的人数。(√)
27.《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中规定: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技术防范是安全防范的重要措施,应优先采用当地的技术防范。(×)
28.古建筑技术防范系统的传输线路宜采用阻燃线缆,并用金属管保护。(√)
29.文物建筑防雷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新增的防雷装置应安装牢固、设计寿命长,不必与文物建筑风貌协调一致。(×)
30.在对文物建筑进行防雷设计前,应对文物建筑所在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进行调研,特别是要了解文物建筑本身和邻近区域内累计灾害的史料。(√)
31.文物建筑防雷工程中接闪器的布置,对高度相对较低的文物建筑,如城墙、桥、经幢、墓塔(塔群)、低矮的群体文物建筑、密集组群宜采用独立接闪杆的形式。(√)
32.当文物建筑因为复杂的花脊或因年久而造成正脊或垂脊塌陷,无法安装接闪杆导线时,宜在文物建筑周边设立独立接闪杆。(√)
33.根据《文物建筑防雷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试行)》规定,有重檐的庑殿、坛、塔、亭,第一类防雷文物建筑重檐高度为45m或以上和第二类防雷文物建筑高度为60m或以上时,应在重檐檐口安装呈闭合状的接闪导线。(√)
34.设计单位对各专业设计意图和图纸问题进行交底,并负责将交底内容按专业汇总整理成《设计交底记录》。(×)
35.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竣工后应随施工资料一并归档。(√)
36.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原则上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如业主单位有需求,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和施工单位协商后可做部分修改。(×)
37.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业主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38.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施工单位编写的工程竣工报告内容相同。(×)
39.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审批机关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验收小组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